腹有詩書氣自華詩詞譯文,“腹有詩書氣自華”這句詩
關于【腹有詩書氣自華詩詞譯文】,今天犇犇小編給您分享一下,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。
1、腹有詩書氣自華詩詞譯文:“腹有詩書氣自華”這句詩,很多人都聽過,可是卻不知作者和出處
“腹有詩書氣自華”是一句老話,意思是說:一個人書讀得多了,氣質自然出眾,就像穿著華麗的衣服一樣。
關于它的出處,大概有三種說法:一是出自蘇東坡的詩詞,二是出自陶淵明的詩句,還有一種,說是出自李時珍的名言。
目前看起來,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出自蘇軾的《和董傳留別》。作為一首相和詩,《和董傳留別》的名氣較小,全詩內容只是在鼓勵董傳應舉出仕。
但是這首詩的第二句,無意中道出了讀書可以使人頤養性情,改善個人精神面貌的秘訣。所以后來廣為流傳,成為專門夸獎讀書人氣質外顯的名句。
一、《和董傳留別》賞析
《和董傳留別》——北宋·蘇軾
麤繒大布裹生涯,腹有詩書氣自華。
厭伴老儒烹瓠葉,強隨舉子踏槐花。
囊空不辦尋春馬,眼亂行看擇婿車。
得意猶堪夸世俗,詔黃新濕字如鴉。
詩歌大意:
長年累月穿著粗布衣裳,但是飽讀詩書,氣質依舊清華。厭倦了和老儒嚼瓠葉的日子,也想進京去考取功名。只因窮困,即使中舉,也不能像孟郊一樣買得“尋春馬”。
非但不能“春風得意馬蹄疾”,還要被京城富戶的“擇婿車”搞得眼花。中舉當然值得夸耀,皇榜上題寫著自己的名字,墨跡卻像烏鴉一樣。
這一首詩,是蘇軾寫給友人董傳的作品。董傳是洛陽人,曾經在鳳翔時與蘇軾有往來,于宋神宗熙寧二年(公元1069年)去世,生年不詳。
假如董傳是自然死亡的話,那么他和蘇軾交往的時候,可能已經不年輕了。所以在詩的第二句中,他說“厭伴老儒烹瓠葉”。
董傳為什么會伴老儒呢?因為他自己也是一老儒。他自小家窮,但是勤奮好學。初時因為朝中無人舉薦,沒有辦法考取功名。
直到認識了蘇軾后,才改變了想法。蘇軾是一位通過科舉改寫了自己人生的好榜樣,認識了蘇軾,董傳也就不愁沒有人舉薦他參與考試了。
董傳將要赴京參加科考,臨行之時寫了一首詩與蘇軾告別。蘇軾“和”詩一首以示鼓勵,告訴他,不要因為自己沒有錢穿得寒酸,就小看了自己。
盡管一直穿著粗絲織布裁成的衣服,可是你滿腹詩書,清華之氣溢于言表,舉手投足那份神氣和穿著高檔衣裳并沒有什么兩樣。
你只是厭煩了陪著鄉親一起嚼菜葉的日子,也想和年輕的舉子一樣,進京城見個世面。因為貧窮,中舉之后不可能像孟郊一樣“春風得意”。
好在京城也沒有什么“長安花”可看,只有無數富戶“搶女婿”的車。誰知道那家人的女兒生得是美是丑呢?所以不中舉也沒啥好遺憾的。
最后蘇軾還告訴董傳:中舉當然是很高興的事,當你看到皇榜上的墨跡字,你就會覺得,那上面好像是小孩子打翻墨水留下的杰作。這就說明:你中不中舉,全看皇帝老倌兒的心情。
二、讀書可以改變個人氣質
蘇軾是一個特別可愛的人,現代人一提到他,總是會心一笑。因為他在人們的印象當中,不只是一個才子,更是一個隨和可親,富有幽默感的吃貨小老頭。
上次我們談到他批孟郊的《登科后》時,就愛拿小魚、小蟹來比喻孟郊的詩。這一次他給董傳寫詩,直接就說董傳的學問啊,是吃到“腹”中去了。
因為董傳“吃”了很多書,所以書中的精華浸潤了他的全身,清氣穿過了他的腸胃、腹壁,一直滲透到他的體表,這讓他看上去就和穿了質地很好的華服一般。他的舉手投足,自然就有了一種讓人不可逼視的清貴氣質。
那么,讀書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嗎?答案是真的可以!
中國人常說:相由心生。當我們決定和一個人打交道的時候,會注意到他的五官比例是否協調,他的聲音是否清脆動聽,還會觀察他的衣著,來判斷他所處的社會階層。
可是這些,并不能決定我們對一個人的好惡。真正決定我們是否愿意和對方結交的,就是他的“氣質”。
書讀得多的人,明白的道理多。性格不容易偏執。他待人接物的態度沖淡平和,不會讓人覺得第一眼就被冒犯。
他有容人的雅量,遇到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,不會馬上與人爭執。他或者善良溫和,或者風趣幽默,或者博學強聞。
總之,大家與他相處很開心,有時還能增廣見聞。時間一久,就沒有人覺得他五官不好看了,反而會覺得他“氣質”出眾。這是任何華美的衣飾,任何出色的樣貌都代替不了的。
蘇軾本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,如今我們看見他的畫像,不外乎是一張長方臉,眉眼間距之寬,簡直要害了“相思病”。雖然不丑,但是長相也不見得十分出色。
然而,當年他在參加科考出名的時候,幾乎北宋滿朝的人,都覺得他長得很不錯,這就是“氣質”加分。
書讀得多的人有主見,不容易隨波逐流,所以他對自己的外貌特別自信。就算是穿著乞丐裝,他也和穿著皇袍一樣神氣。
假如有人用嫌棄的眼光看他,他立即就用睥睨天下的眼神,“自信”地瞪回去。一副“你看什么看,不識貨!”的表情,頓時把對方瞪得“不自信”了,這個就叫做:布衣可以傲王侯。
結語
“腹有詩書氣質華”,出自蘇軾的詩《和董傳留別》,有紀昀評《蘇文忠公詩集》為證。陶淵明所處的時代主要流行五言詩,陶淵明本人最擅長的也是五言詩,所以這句話不太可能出自他的作品。
只是由于陶淵明和蘇軾兩人在性格上都有豁達、瀟灑的一面,所以有人在不知原句出處的情況下,借用他的名字,附會了一首詩,說是“腹有詩書”的出處罷了。
至于這句話源于李時珍的說法,因為李時珍是明代人,比蘇軾晚生。既然有證據證明《和董傳留別》是《蘇文忠公全集》里的作品,這個說法就不必考慮了。
2、腹有詩書氣自華詩詞譯文,粗繒大布裹生涯
氓之蚩蚩,抱布貿絲。匪來貿絲,來即我謀。送子涉淇,至于頓丘。
匪我愆(qian)期,子無良媒。將(qiang)子無怒,秋以為期。乘彼垝垣,以望復關,不見復關,泣涕漣漣。既見復關,載笑載言。
爾仆爾筮,體無咎言。以爾車來,以我賄遷。桑之未落,其葉沃若。
于嗟鳩兮,無食桑葚。于嗟女兮,無與士耽。士之耽兮,猶可說(tuo)也;女之耽兮,不可說也。
桑之落矣,其黃而隕。自我徂爾,三歲食貧。淇水湯湯(shang),漸車帷裳,女也不爽,士貳其行。士也罔極,二三其德。
三歲為婦,靡室勞矣;風興夜寐,靡有朝矣。言既遂矣,至于暴實。
兄弟不知,咥(xi)其笑矣。 靜言思之,躬自悼矣。及爾偕老,老使我怨。淇則有岸,隰(xi)則有泮。
總角之宴,言笑晏晏。信誓旦旦,不思其反。反是不思,亦已焉哉。
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,從最開始的荒唐相識,便注定了結局。 氓,一個外來的商人,時常到集市用布換絲,久而久之便遇上了她。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如何相識、相知、相戀。
這一次,他又抱著布到集市上,但他并不是為了換絲,是為了與她說成親之事,她說:“你沒有好的聘禮”,就這樣拒絕了他,送他過了淇水,到了頓丘??紤]了許久,可能是太愛他了,她便說:“你不要生氣,我們秋以為期”,她已經不在乎什么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了。終于,她等到他的車來迎娶她了,她欣喜無比,穿著一身美麗的嫁衣,隨他一起離去。本應是紅妝花嫁,歲月靜好,可一切卻不遂人愿。
沉迷于愛情中的女子啊,千萬不要太過依戀,對于男子,有一日不愛了,便會抽身離去,可女子卻難以脫身?;楹笏晃菲D辛,勤儉持家,可他變得性格暴躁,經常夜不歸宿,她有時過問一句,便是或打或罵。終于,她不再忍受下去,沿著來時的路,回到了她自己的家,茫茫淇水,送她歸去。家中兄弟知曉之后,不但沒有同情,有的只是無情的嘲笑。漸漸的,她的故事成了別人茶余飯后的笑談,但她卻早已不在乎,既然要斷,那就不再想那不堪回首的前塵往事,就此終結也好。
人生充滿艱難,凡與事需多加思索;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,我們也不應沉侵于過往,應告別過去,堅定信念,一直向前。
本文關鍵詞:腹有詩書氣自華釋義,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詩出自誰,腹有詩書氣自華整首詩,腹有詩書氣自華全文,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譯文。這就是關于《腹有詩書氣自華詩詞譯文,“腹有詩書氣自華”這句詩》的所有內容,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!更多的知識請繼續關注《犇涌向乾》百科知識網站:http://www.ddrtj.com!
版權聲明: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旨在傳遞更多信息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,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